中国毛体书画艺术研究院隆重上线,欢迎来到中国毛体书画艺术研究院!
理论研究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理论研究

国画 论文
发布时间:2020-12-11

追求国画艺术,勇于创新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作者   高宗



自小酷爱绘画艺术,爱动笔动墨,有幸参加房山区文化馆组织绘画创作学习班,又参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。在刘绍勇、王西林老师的指导下绘画水平不断提高,下面我说一说关于学习山水画一点体会


一、山水画临

学习画山水画要通过临蔡吸取别人用笔、用墨、用色等经验。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一种入门的途径,但临摹不是目的,是提高自己表现自然能力的手段,通过临吸取别人的表现技能来提高自己的写生能力和创作水平。初学掌握一些基本画法,如怎样画山、石、树、云、水等基本画法,有一定功力便认真分析古代画家范宽、荆浩山水画作品,近代画家如李可染、陆严少、梁树年、黄秋园等名家山水画作品,吸取艺术精华,多看、动脑体会、用心琢磨、吸取各名家之所长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。


二、写生

“生活是艺术的源泉”,写生一直是历代画家绘画创作的法宝。宋代画家范宽所画的“谿山行旅图”在皴法画树上确有创造,表现雄伟的山峦,极有气势,正说明他深入自然,常居住于终南山,大华山体察,“峰峦浑厚,势状雄强”,形成了独特风格。元代画家黄公望强调对景观察写生,皮袋中置描笔在内,或于好景处,见树怪异便写之。他常居住富春江山水中,领略江山之胜景。清代画家石涛,他针对山水画严重脱离生活倾向,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认识出发,提出“山水有趣,须是入野”,看山时见他或真或幻,认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不应停留于外貌,更重要的是“得乾坤之理、山川之质”,他所要求的山水画创新不是一山一水、一木一石的模拟翻板,而且通过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,达到了“神遇而迹化”的境地。现代画家遵循古代画家所提出的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更加重视反映现实生活的精神作品,更加重视写生的重要性。画家李可染先生说的好,“写生是绘画很重要的一环,生活是不断发展的,写生就是对客观世界的不断发展的认识,也是发展艺术、推动艺术、积累素材的重要手段,要深入生活,了解生活艰苦,认真的反映生活。山水画家李可染、傅抱石、陆严少等很多画家继承古人的优秀传统,结合写生创作出很多的反映现实生活精神的作品,更加说明积累素材,深入生活,了解生活在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。

我喜欢画山水画,通过临暮掌握一些画山水画的基本画法(如怎样画树、山、云、水、石等技法),画了一些山水画,总觉得画得不如意,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,知道了要画好山水画必须掌握“继承”与“创新”的关系,没有继承,谈不上创新,要创新必须要源于生活,重要是写生,只有走出去,通过观察体会才有收获,创作出的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力。我生活在北京西南部,房山地区,有很多的名山胜景,有优越的地理条件,我利用节假日,背着画夹,骑着自行车,先后去了上方山、十渡,一去就是好几天,饥吃干粮,渴饮泉水,夜宿农家,露卧山岩,不仅陶治了情操还锻炼了身体,受益不浅。在写生过程中我看到了上方山、十渡山势雄伟,具有高峻、奇险的特点,群峰竟秀,蔚为壮观,满山苍松翠柏,有的倒挂在绝岩之下,有的挺立于石缝中间,不仅造型美观奇绝,而且显出顽强的生命力,还有那雾中骆驼峰,摘星驼,各显其姿。当我登上上方山云梯向远山跳望,山峦起伏,烟雾缭绕,看到了这美好的胜景,不由得激发了我写生的动力。开始我认为搞写生没有什么,不加观察,不加分析,不加概括,拿起笔就画,结果收获不大。后来学习了李可染先生所提出“对景久生,对景久观,对景凝视”,通过仔细观察,仔细分析,认真概括,弄清山的特征,山石脉络走向,是纵是横,适合哪种皴法,进行概括提炼,突出表现出山的高险气势,先构思再构图,做到意在笔先,经过周密考虑,运用熟练笔墨,由近到远,近清楚,远模糊,进行处理画面,通过记忆,积累丰富素材,为创作打下基础。不论临摹或写生,学习最终目的是创新,而创新的依据来源于写生和生活感受,不仅是用笔用墨去画,更是要用心去画,一定要注意自我心灵感受的捕捉,把发现的一点一滴都纪录下来,这样积累的素材做为创新的依据,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。


三创新

通过大量写生,搜集素材,正如近代画家石涛所说: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,来不断充实自己头脑,认真分析写生稿,掌握山体走向,山石结构、脉络,根据写生环境特点,深刻印象,抓住主要气势,正如画家李可染所说:“写生过程中吃进去,消化,吐出来”,从被动变为主动,要求熟知对象,做到胸中有竹,运用熟练的笔墨认真创作每一幅画。

意境是画家在生活中被某种事物触动了真情,经过观察、体验、认识、升华,使这一事物以理想化,经过情与景、物与我的相互交融,借景抒情,从而表现出的艺术境界,艺匠经营,探索,捕捉到与之相适的艺术境界。画家李可染先生所说:“意境是艺术的灵魂”,是客观事物精萃的集中,加上人的思想陶铸,经过高度艺术加工,达到情景交融,借景抒情,从而表现出的艺术境界。

我将继续在生活中积累素材,提高艺术修养水平,勇于探索,大胆创新,创作出新时代人民喜爱的作品。



  • 文化交流
  • 艺术家查询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公益拍卖
  • 入院须知
  • 作品展示
  • 理论研究
  • 协会概况
  • 新闻中心
  • 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永乐园三里 技术支持:圣辉友联
    Copyright © 2013-2024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3443号-1